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七十八章 关于西安饭庄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相叠而得名,味松软绵润、层多丝细、油而不腻。唐时金线油塔属于蒸饼,亦称“油塌”,为唐丞相段文昌家里一位女厨所擅长,后流传民间。经过厨师们精心改进的金线油塔在制作时,除加适量猪板油和调料外,更讲究调面、切丝和盘形。

    其二,千层油酥饼,相传,油酥饼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,经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。经制酥、和面、制饼、煎烤而成,因此它的特点就是层次分明,脆而不碎,油而不腻。

    其三,大肉臊子面,这和岐山矂子面很像,只不过调味和面条做法上略有不同而已,所以就不仔细介绍了。

    其四,小笼素蒸饺,顾名思义,就是蒸饺,但是用料却十分讲究。紫兰花粉一半用上汤烫熟,一半加入凉水,混合揉成半烫面团。青菜氽熟,去水、剁细,鸡蛋炒熟剁细,豆腐干炸成金色、剁细,水发香菇、干贝切碎,放入盆中,加调料拌匀成馅。面团下剂,擀皮包馅成形,上笼蒸10分钟。特点就是隔皮见馅,白里透绿,口味咸香,清淡爽口。

    其五,大肉锅贴,是一种和煎饺非常相似的食物,最大的特点就是两端不封口,而且面皮柔软,底皮酥脆,色黄味香。

    其六,葱花大肉饼,做法是压平面剂,擀成片取馅,放在面片一端摊平,葱花放在馅上,撒椒盐面少许,随即将馅包住,在另一端抹一层酥面,用右手拿起包馅的一端,边压边卷,再扭成螺旋形压成饼坯,将饼坯入烤箱烤25分钟至两面金黄,特点是色泽金黄,外皮酥脆,层多馅香。

    第七种是枣肉沫糊,枣肉沫糊,选用陕西大荔县红枣为主料,这种枣外形椭圆,皮极薄,肉脆嫩,汁多味甜。用这种枣烹制的枣肉沫糊,色红味甜,滑润可口,并有滋阴壮阳之功效,特别受到老人和孩子的欢迎,特点是色泽棕红,酸甜适口,滑润清香。

    其八,荠菜春卷,荠菜春卷以其皮薄如蝉翼,透明而酥脆,馅料带春荠的鲜香,得到人们的青睐,是西安传统名小吃。荠菜春卷是由唐代的春盘宋代的演变而来的。春日春盘细生菜盘装荠菜迎春饼就是借此而言。春卷由唐代的“春盘”,宋代的“春饼”演变而来,过去每当立春之后,西安饭庄的荠菜春卷便应市飨客,很受顾客喜爱。现经过改进的春卷,根据不同的季节,包入不同的馅,不仅春天能吃到,在其他各个季节都能吃到,特点是色泽金黄,皮酥脆、馅鲜香。

    其九,泡泡油糕,三原传统风味食品。相传由唐代流传至今,以烫面与熟猪油制成面剂,包入以黄桂酱、核桃仁等制成的馅料,炸至糕表面出现气泡时即成。其特点是色泽乳白,绵软酥甜,入口即化。

    其渊源可上溯至盛唐时期的贞观年间(627—649),经过长期的烹饪实践,三原县的厨师们在王店集油糕、烧尾宴“见风消”的基础上推出名点“泡泡油糕”。其外形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膨松圆鼓,玲珑剔透,用料、制法、特点与王店油糕、“见风消”一脉相承。现成为西安饭庄特色名点,受到中外宾客的同声称道。1990年获国家商业部优质食品“金鼎奖”。

    最后一种,黄桂柿子饼,每当金风送爽、丹桂飘香时节,在临潼的大街小巷、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。这种黄桂柿子饼形美味佳,形似油糕而稍厚,两面金黄恰似初升的朝阳,饼心绵软似饴,远闻桂香扑鼻,近食甘糯可口,不但为古城老少所喜闻乐食,更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眼、鼻、口,无不欣欣然品尝果腹而后快。此时节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黄桂柿子饼作为点心佐餐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